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需要處理好經濟活動中諸多相互聯系的子循環,解決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資產跨周期配置、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以及生產力空間布局等諸多問題。其中,需求側的就業、收入、消費子循環尤為重要。
就業、收入、消費是一個涵蓋生產和生活的循環系統,三者相互促進,既關系到宏觀經濟高質量運行,又關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國民經濟循環的“主動脈”。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收入水平越高、預期越穩,就越有能力和信心進行消費;消費能夠刺激生產進而增加就業,三者協同聯動,形成就業、收入、消費的良性循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堅持把解決老百姓的就業和收入問題擺在突出位置,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是我們能夠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寶貴經驗。
近年來,我國就業壓力增大,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特別是勞動報酬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較慢,影響了居民收入預期,抑制了消費需求的擴大,進而制約了國民經濟循環的暢通。
要圍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穩定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勞動者工作穩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職業安全;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推動城鄉居民穩定增收,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有效激發消費潛能。
詳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文章《暢通國民經濟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