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dong)態hyjj
?習近(jin)平(ping)總書記指出,金融要把為實體(ti)經(jing)濟服務(wu)作為出發點(dian)和(he)落腳(jiao)點(dian),全面(mian)提升(sheng)服務(wu)效率和(he)水平(ping)。黨的十九大以(yi)(yi)來,人(ren)民銀行(xing)堅持以(yi)(yi)習近(jin)平(ping)經(jing)濟思(si)想(xiang)為引領,秉承(cheng)“以(yi)(yi)人(ren)民為中心”的發展思(si)想(xiang),總量(liang)上堅持合理充(chong)裕,機制(zhi)上注(zhu)重市場(chang)引導,結構上強化精準滴(di)灌,積極構建金融有(you)效支持實體(ti)經(jing)濟的長效機制(zhi),努力為實體(ti)經(jing)濟發展提供更高(gao)質量(liang)、更有(you)效率的金融服務(wu)。
?一、管好總量閘門,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人民銀(yin)行(xing)堅持以服(fu)務實(shi)體(ti)經(jing)濟(ji)高質量(liang)發展為目標,不斷完善貨(huo)幣供應(ying)調控(kong)機制,管(guan)好貨(huo)幣信貸總閘門,加(jia)強跨周期設(she)計,以現代化的貨(huo)幣管(guan)理促進(jin)實(shi)體(ti)經(jing)濟(ji)高質量(liang)發展。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穩定增長。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2018年以來,1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10.8萬億元。依法上繳超過1.1萬億元結存利潤,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加速落地。2018年-2021年,我國M2平均增速為9%,與同期名義GDP平均增速8.3%基本匹配,支持實現了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的長期優化組合。
?二是穩中求進開展跨周期調節。按照黨中央關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的要求,人民銀行強化跨周期調節,創新和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前瞻性、有效性。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果斷采取多種措施,總量上超預期投放流動性,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分層次有梯度出臺合計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有力支持抗疫保供、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助力我國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基于我國經濟增速前高后低的形勢變化,主動用好再貸款工具,做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工具的延期和市場化轉化,在引導貨幣信貸增長回到常態的同時,著力優化信貸結構,為跨年度政策銜接和下一階段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做好鋪墊。2022年以來,在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背景下,及時調增政策性開發性銀行信貸額度8000億元,推動設立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隨后新增3000億元以上額度,支持金融機構加快中長期基礎設施貸款投放節奏,積極匹配基建項目融資需求,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二、設計市場化機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人民銀行十分(fen)重(zhong)視用(yong)好(hao)市場的力量,在政策(ce)設(she)計中(zhong)既注重(zhong)發揮政府的政策(ce)引導作用(yong),也注重(zhong)引入激勵(li)相容的市場化(hua)制度(du)安(an)排,運用(yong)價格手段(duan)、科技手段(duan)和(he)“放管(guan)服(fu)”改革(ge)辦法,充分(fen)調動金融機構(gou)自主性、積極性,提(ti)高政策(ce)傳導效果(guo),優化(hua)金融資(zi)源配置效率,不斷提(ti)升金融服(fu)務實體經(jing)濟質效。
?一是發揮利率市場化的資源配置作用。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深入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022年8月末,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05%,為有統計以來最低值。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引導長期存款利率下行,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為讓利企業提供堅實基礎。僅2020年一年,金融系統主動讓利實體經濟1.5萬億元。利率市場化調節金融資源配置作用的持續發力,有利于提高小微、民營企業信貸市場的競爭性,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小微、民營企業。
?二是創新推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近年來,人民銀行圍繞支持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逐步構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在機制設計上,注重引入激勵相容機制,將央行激勵資金與金融機構的定向信貸支持直接、定量地掛鉤,發揮“四兩撥千斤”撬動作用;在操作上,創新采用金融機構先向企業發放符合要求的貸款,再向央行申領資金的“先貸后借”模式,進一步增強了政策直達性、精準性。人民銀行先后推出支農支小再貸款、扶貧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兩項直達工具與接續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及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交通物流、普惠養老再貸款等系列政策工具,持續豐富政策工具箱。2022年6月末,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約5.4萬億元。
?三是完善金融市場機制,豐富金融產品和工具。圍繞產業政策導向和實體企業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發行、交易、清算結算等系列機制安排,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統籌監管,在提升金融市場運行的安全與效率的同時,促其更好向實體經濟配置資源。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產品體系,綜合運用債券、票據等金融創新品種,通過市場化方式滿足各類主體融資需求。以永續債為突破口推動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推出綠色、雙創、三農和小微企業等專項金融債券和鄉村振興票據、扶貧票據等產品,拓寬實體經濟資金來源。指導創設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增信手段撬動支持困難民營企業發債融資,提振市場信心。規范創新供應鏈票據、標準化票據等產品,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循環。
?三、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精準滴灌重點領域
?人民銀行(xing)堅定(ding)不移(yi)貫徹(che)創(chuang)新(xin)、協調、綠色(se)、開放(fang)、共享的(de)(de)新(xin)發展(zhan)理念(nian),抓住經濟發展(zhan)重點,找(zhao)準市場主(zhu)體(ti)痛點,創(chuang)新(xin)完善(shan)金融(rong)政策(ce)、組(zu)織和產品體(ti)系,努力為構建新(xin)發展(zhan)格局(ju)提供(gong)更高(gao)質量、更高(gao)效率的(de)(de)金融(rong)服務。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人民銀行先后出臺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加強和改進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多項政策措施,專門創設科技創新再貸款,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展知識產權質押、投貸聯動等服務,持續加大對高新制造、技術攻關等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2022年7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29.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30.4%,增速持續維持高位。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服務區域和城鄉經濟布局。人民銀行立足國家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著眼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等區域重大戰略,以服務“一體兩翼”建設為重點,加大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產業鏈協同的金融支持力度,創新粵港澳金融合作路徑,全面提升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水平。運用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和扶貧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引導貧困地區信貸投放穩步增長,并全力推動金融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期間,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扶貧再貸款6688億元。2022年7月末,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47.2萬億元,是五年前的1.6倍。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推動實體經濟低碳轉型。按照“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人民銀行創新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完善綠色債券、綠色信貸、轉型金融等產品、認定標準和支持政策,引導和推動金融部門加大對綠色低碳轉型、能源保供的金融支持。2022年6月末,綠色貸款余額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40.4%;綠色債券余額超過1.3萬億元;碳減排支持工具帶動減少碳排放量超8000萬噸。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服務更高層次雙向開放。人民銀行加強頂層設計,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支持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外貿便利化水平,穩步推進外匯收支便利化和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更好服務外貿新業態發展。優化外匯、跨境業務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企業匯率避險管理服務,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外匯資金結算服務。推動高質量“引進來”,豐富人民幣投融資產品,相繼開通滬深港通、債券通、滬倫通等互聯互通渠道,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金融市場更加便利。2022年6月末,境外機構持有我國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較五年前增長1.7倍。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增強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全面持續做好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多次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實施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創設兩項直達小微實體工具,推出貸款“應延盡延”政策,接續推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推動完善小微融資擔保體系,支持金融科技有序發展,構建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增加普惠貸款供給。2020-2021年金融機構累計對13.1萬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延期,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0.3萬億元。2022年7月末,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連續39個月保持20%以上增速。用好創業擔保貸款等金融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2022年6月末,全國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602億元,是2017年末的2.83倍,助學貸款余額1394億元,是2017年末的1.5倍。民生領域金融支持明顯增強,助力兜牢民生底線。
?實(shi)體(ti)經(jing)濟(ji)是金(jin)(jin)融的根基(ji),金(jin)(jin)融是實(shi)體(ti)經(jing)濟(ji)的血脈(mo),兩者共(gong)生共(gong)榮。當前,我(wo)國(guo)正處于經(jing)濟(ji)恢復緊(jin)要關口,必(bi)須以時不(bu)我(wo)待的緊(jin)迫(po)感(gan),鞏固實(shi)體(ti)經(jing)濟(ji)恢復基(ji)礎,增強(qiang)發展(zhan)后勁(jing)。人民銀行將(jiang)堅持(chi)(chi)以習近(jin)平經(jing)濟(ji)思想為引(yin)領,繼續(xu)深化(hua)(hua)金(jin)(jin)融供給側結(jie)構(gou)(gou)性(xing)改革,發揮(hui)貨幣政策(ce)總量(liang)(liang)和(he)結(jie)構(gou)(gou)雙重功(gong)能,強(qiang)化(hua)(hua)信(xin)貸政策(ce)引(yin)導(dao)作用,持(chi)(chi)續(xu)完(wan)善(shan)金(jin)(jin)融有效支持(chi)(chi)實(shi)體(ti)經(jing)濟(ji)的體(ti)制機(ji)制,積極回答“如何(he)更好(hao)滿足人民日益(yi)增長的美好(hao)生活(huo)需(xu)要”“發展(zhan)為了誰(shui)、發展(zhan)依靠誰(shui)”等(deng)一系列人民之(zhi)問(wen),為我(wo)國(guo)實(shi)體(ti)經(jing)濟(ji)高質量(liang)(liang)發展(zhan)營(ying)造(zao)良好(hao)的貨幣金(jin)(jin)融環境,以扎實(shi)的工作成績(ji)迎(ying)接(jie)黨的二十大勝利召(zhao)開(kai)。